言情小说大全手机站 > 秋水长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32 页

 

  拿着手枪的,是一男一女夫妻模样的人。那个妻……其实是一个身材瘦小的男人。

  凶恶的眼神,熟练的持枪动作,刻意低着头走路……

  宋劭延转动脖子。看清了自己的前后左右。村妇、农民、车夫……这些人是难民吗?不不不,他们全是经过乔装打扮的日本人。

  腊猛镇上的空旷,日军的按兵不动,此时全都有了最合理的解释。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会有不安的感觉了,就是孩子!

  他也是经历过流亡的人,按照以往的经验,不论是哪个家庭,绝对会以自己的孩子为优先考量,大人走不了,也一定会让孩子出去,可是现在这支看似逃亡的队伍里,却连一个小孩也没有!

  为什么不早些想到呢?劭延暗骂自己一声笨蛋。

  “劭延……他们是想混到对岸去,然后前后夹击。”文灏轻轻地说。他的体能虽然在逐渐流失,神智却依然是清明的。

  “我知道。”宋劭延低声回答。他们正随着这伪装的人潮缓慢匀速地向前移动。

  腰间的枪管抵压得更用力了些,“你们。声音,别发出来!”日本威胁者,声音里带有杀气。然而事实上,不到万不得己。他是不可能开枪暴露目标的。



  文灏抬起头,视线与宋劭延相接,那一刻,他们彼此都通过眼神读懂了对方想说的话。

  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鬼子过桥吗?

  当然不能。

  你怕吗?

  当然不。

  我爱你。

  我也是。

  达成了最后的共识,宋劭延再次向文灏投以微笑,这一次,也许真的要携手赴死了吧?他突然觉得一股雄浑的豪情从心中油然而生,自己仿佛又变成了昔日那个满腔壮志,英勇无畏的热血青年。

  太阳悬挂在西方,温暖而昏暗,在布满阴霾和晦涩的天空下,在分布着无数个恐怖漩涡的怒江上,他们的身边,充斥着像从地狱爬到人间的魔鬼的脚步声,和盖过了脚步声的,怒江之水的喧天咆哮。

  他们已经踏上惠通桥,一辆原本打算过桥去腊猛又折回的汽车不知什么原因停在那边桥头,使难民队伍不得不变成狭长的形状。

  包围圈不得不散开,向前后扩散。

  然而腰后的枪口,却一刻也不曾松懈地抵压着。

  突然,队伍停下来了。因为那辆准备折回的大车与另一辆车发生碰撞,现在,蛮横的车主正与守桥的士兵争执着。

  就是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能不能阻止日军的诡计,全在此一搏,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宋劭延偷偷地把右手伸向腰间,只有文灏看到了他的动作。他凝视着脸颊上带了污痕和汗渍,却依旧魅力如昔的恋人,微微地扬起了嘴角。那笑容。仿佛是感到了无限的满足。

  “啪!”从拥挤的难民中传来一声按理不可能有的声音,枪声。

  就像在给对岸的官兵证明那第一声绝不是错觉似的,“啪!帕!”紧接着又是两声枪响。

  表面平静的长空被凄厉的声音瞬间撕破假象,东岸,西岸,桥上,所有人都骚动起来。汽车喇叭也在这时惟恐天下不乱地狂鸣起来。

  然后,两个紧拥的人影犹如在秋风中飘过的落叶,从桥上直直地坠入江中。江面上溅起几缕微不足道的水花,泛起几缕淡而稀薄的血丝,很快,又恢复原貌。

  ***

  对于大自然中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而言,两个人掉进水里和两块石头掉进水里并没有任何区别,她依然不为所动地奔流着,流过中国,流过缅甸,最后流人印度洋某个不知名的角落……

  怒江正吞吐着苍白的泡沫。还有许多嶙峋的黑色礁石,散布在江水中。那雷霆万钩的滚滚江水,仿佛万匹骏马在草原上飞奔驰骋。唯有在深蓝的天空下长啸盘旋的苍鹰,显得那么的寂寞而畏缩。

  没有人注意到这一幕,因为人们已经忙于战斗了。中国军队发现了异常,开始戒严,而乔装成难民的日本士兵则以为中方已经洞察了他们的诡计,纷纷撕下伪装,明目张胆地进攻。

  混战中,负责守桥的长官毅然按下引爆器。

  雷鸣般的爆炸声响起。惠通桥,这座怒江上唯的一大桥,轰然倒下。

  或许,一切的一切都在崩塌中化为纷飞的碎片。中国人,日本人,生命,理想,声音,足迹……

  直到战争结束,日本人也最终没能渡过怒江。

  一九四四年以后,中国军队转入战略反攻的阶段,经过腾冲、松山等抗战史上著名的惨烈而悲壮的战役,终于收复了怒江以西的大片失地。

  或许,记忆会在漫长的岁月中被肢解成沧海桑田,渐渐褪色。

  但那一段属于两个男人的不为人知的爱情,以及在最后时刻的抵抗和悲壮的绝决,却在世事的变迁和岁月的流转中,日日地回荡,年年地回荡……

  尾声

  西元二零零二年,春天,重庆。

  最繁华的市中区,解放碑下,不少本地或外地的,年老的或年少的,美的丑的,男的女的,纷纷三五成群地站在碑下合影留念。

  四条宽阔的大路以纪念碑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延伸,那条东南一西北走向的大街,名叫邹容路。

  一个皓发如霜的老人,推着一辆轮椅,和一个二十出头,身背大包的年轻女孩,站在邹容路与临江路的交界处,抬头仰望一幢正在修建的六十层大楼。

  “这是即将建成的重庆世贸大厦。一九九七年城市改建工程尚未启动以前,这里是……”

  “我知道,是一个叫沙利文的西餐厅。”老人打断女孩的说话,“沙利文最初开在望龙门附近,挨着聚兴诚银行;一九三九年的五三五四大轰炸后不久,就搬到了这里。”

  “我没记错吧,文灏?”

  坐在轮椅上的另一个老人,轻轻点了一下头。

  那个年轻的女孩,招商国际旅行社的导游,芳名赵晶晶的二十四岁姑娘,寂寞地耸耸肩,“宋老先生,我想,您根本就不需要导游。”她已经干了三年导游,还从未遇见过像今次这样特别的游客。

  两个从美国回来的老先生,都已经有八十多岁了吧,至少看护照是这样。可是那风度,那气质……且不说坐在轮椅上的陆老了,另一位宋老,如果单看背影,潇洒的英姿真比好多二三十岁的青年还帅。

  两老选择的是由一个地陪相伴的半自助游,可是他们游览的地点却实在奇怪。就像昨天,他们去了长江南岸的南山,一般故地重游的旅客,不外乎就是在“三棵树”观赏著名的夜景,在“大金鹰”跳望幽美的山林,或是在山脚下的“农家乐”品尝美味的泉水鸡;可是他们,却像识途的老马一样,指挥着轿车七拐八绕到了一处偏僻的空地,那是方圆数十米,就只有一块冷冷清清的青石碑,上面刻有“重庆市抗战文化遗产空军坟”的字样,而且还曾在文革中被破坏过。只说这里,埋葬着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二百多名空军英烈。

  难道他们是原飞虎队队员?可是为什么没有政府官员陪同?而且他们又怎么会对这个城市的各个地方那么熟悉?

  “丫头,快带我们去上清寺。”宋老的命令打断了她的思考。

  如今的上清寺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转盘,一座半圆形的大型人行天桥横跨在转盘上,连接着通向枣子岚垭和嘉陵江大桥的道路。天桥的北头,有个名叫“鑫乐”的电影院。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