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大全手机站 > 风起建章-嫣然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37 页

 

  建章监:是汉、三国时期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类似的还有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和长乐卫尉 (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可以看出,在卫青少年时代,确实有一座需要配置建章监的建章宫:)卫青死于元封六年(前105),所以这座宫殿,与汉武帝修建于前104年的建章宫,应该是旧与新的关系。

  关于年纪——

  在本故事中,初登场的刘彻虚岁十八岁,这是真实的历史,韩嫣十七岁也很正常,人家毕竟是美貌小受嘛,自然要比小攻小上一点。至于卫子夫十三岁,卫青十二岁,是偶的设定,因为米找到确实的记录……^^bb



  之所以这么设定呢,原因如下:

  关于卫子夫

  一是因为西汉初期人口凋敝,为了快速发展人口增加劳动力,特别鼓励早婚,在文帝景帝的时候甚至有过法令:女子如果超过十四岁还未出嫁就是有罪的,即使到了武帝时期不那么严格了,但女孩子十四岁出嫁成为人们的潜意识也不是不可能的^^bb;

  二是因为先秦秦汉时候女子十四是适婚妙龄,比如有名的班氏三兄妹中的班婕妤就是十四岁出嫁的,野史中西施被送到吴国去的时候也是十四岁,十四这个年纪在那时候就像后来唐宋明清时候少女十六、十八一样是如花好年龄(说起来,BT的小日本也有十四岁情节哦~)

  三是因为据说那个时候卫子夫还是处子,刘彻非常惊讶,也因此对她更加宠爱,因为那个时候封建礼教的观念还没完全成型,人们对性的观念很开放,对男女之大防也不是很严格(所以刘彻的母亲甚至在出嫁生过一女后还能进宫,甚至成为太后)身为歌女的卫子夫居然还是处子,就意味着她年纪一定还比较小;

  由于以上理由,所以我认为卫子夫初见刘彻应该不超过十四岁才是:)



  然后就是卫青,说起来,史书上的记载也蛮奇怪的,在卫子夫进宫前,卫青就因为相貌而被平阳公主看中而留下来当“花瓶”,史书上说是因为“平阳公主看到卫青已长成了一个相貌堂堂的彪形大汉,非常喜欢,就让他做了自己的骑奴”。彪形大汉?提到这次你想到了什么?应当只有成年男子才可能有这样的身形吧,少年再怎么高大强壮也是有限度的,而且身量不会足,显得单薄(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汉人啊,又不是胡人),除非卫青有异于常人,但并没有具体他高大到什么地步的记载或描写,中国传统文学会放过这么突出的特征吗?不可能吧:)要知道,普遍的传说中卫青可是有名的美男子哦^0^哈哈,平阳公主看中的恐怕是少年卫青那俏模样吧~~这个色女!

  卫子夫进宫后不久卫青也被召进宫,在此十年后卫青才第一次带兵出征,如果说十年前卫青就是彪壮的成年大汉,那十年后他不就起码应有三十了吗?而这个时候刘彻也还没三十。照这么算,卫子夫不就比刘彻还要大了吗?刘彻会在十八岁少年郎的时候看上一个已算是迟暮年龄的歌女吗?花心大萝卜风流色鬼刘彻可是在七老八十的时候还有了十七岁的钩戈夫人哦!

  因为卫青和卫子夫是同母异父的姐弟,是他母亲在寡居以后才和别人私通生下的,就是说他绝对要比小姐姐卫子夫小一岁以上!!!生卫子夫为产后恢复而坐月子一个月,然后再次怀胎生卫青十个月,光这样十一个月近一年就过去了……就是说,如果偶设定卫子夫是十三岁的话,偶设定他十二岁已算很有良心了,汗,因为那时他甚至可能只有十一、十、甚至九岁………………-___-||

  另外,卫子夫还有两个弟弟:步和广。但卫青又最小(根据有关的评论文章),依照推算,只比外甥霍去病大个七八岁而已。所以说卫青只比卫子夫小一岁实在是非常之牵强啊……但为了避免罪恶感,偶还是尽量把卫青的年纪往大里拉拔吧……

  有鉴于上,让偶吼一句:刘彻你这个BTBT的!!!(挥拳头ing)

  关于上林苑——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

  关于休屠王——

  让这个人物出场,可是说在很大成分上是为了增加观赏性,偶很喜欢迪斯尼动画〈花木兰〉里的匈奴单于形象哦^0^爱死了~~写的时候就是在想象那个模样,捏哈哈哈哈哈哈~~~~~

  休屠王这个人物比之其他的匈奴王族,和卫青霍去病汉武帝有更深的渊源,具体参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汉书卷六十八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以及〈资治通鉴〉

  不过本文中的情节,韩嫣和休屠小时候的婚约什么的,几乎全是我的杜撰!(表打……)

  关于李当户——

  广子三人,曰当户、椒、敢,为郎。天子与韩嫣戏,嫣少不逊,当户击嫣,嫣走。于是天子以为勇。

  ——史记·李将军列传第四十九

  支菊生

  译注:李广有三个儿子,名叫李当户、李椒、李敢,父子四人同朝为官。有一次皇上和韩嫣戏耍,韩嫣一时忘形对皇上不敬,李当户便将韩嫣追打,因此皇上认为李当户很勇敢。

  PS:李当户早亡,死因偶不知道,故如此编造。(又,大将李陵是李当户的遗腹子)

  关于中行说——

  老上稽粥单于初立,孝文皇帝复遣宗室女公主为单于阏氏,使宦者燕人中行说傅公主①。说不欲行,汉强使之。说曰:“必我行也,为汉患者。”中行说既至,因降单于,单于甚亲幸之。

  …………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⑥,以计课其人众畜物。

  汉遗单于书,牍以尺一寸,辞曰:“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所遗物及言语云云。中行说令单于遗汉书以尺二寸牍,及印封皆令广大长⑦,倨傲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所以遗物言语亦云云。

  …………(中行说)日夜教单于候利害处。

  …………

  后四岁①,老上稽粥单于死,子军臣立为单于。既立,孝文皇帝复与匈奴和亲。而中行说复事之。

  ——《史记·匈奴列传第五十》

  官方翻译~:

  老上稽粥单于刚刚继位,孝文皇帝又派遣皇族女公主去做单于的阏氏,让宦官燕国人中行说去当公主的辅佐者。中行说不愿去,汉朝强迫他。他说:“一定让我去,我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达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特别宠信他。

  ……于是中行说教单于身边的人们分条记事的方法,以便核算记录他们的人口和牲畜的数目。

  汉朝送给单于的书信,写在一尺一寸的木札上,开头文词是“皇帝恭敬地问候匈奴大单于平安”,及写上所送的东西和要说的话。中行说就让单于用一尺二寸的木札写信送给汉朝皇帝,并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长加宽加大,把开头语说得很傲慢:“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单于恭敬地问候汉朝皇帝平安。”再写上所送东西和要说的话语。

  ……中行说日夜教导单于等待有利的进攻时机和地点。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