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然有序的用地上,东西南北共有十栋东京巨蛋大小的建筑物。远方掩没在卡车排出的尘埃下,看不太清楚。
两人为了寻找熊和JAPS价格相抗衡的工厂,来到了中国。
这里是香港华侨龙头LAU和香港银行共同出资、以中国为投资对象的国际风险资本,名为“CMEC China Industrial Holdings”。这里是其下的民营纤维厂。除是CMEC的投资顾问。
CMEC创立之际杰克森也投资了五千万美金。居间牵线的人是名高。因此,杰克森虽是这问纺织厂的出资老板,恭章和齐藤却是初次造访。
在徐的带领下,两人走进其中一栋建筑物。
眼前出现宛若饭店大厅的新颖开放空间。地板是人造大理石,挑高的天井。左右有二十多张桌子,几组商业人士正在洽公中。
桌子与桌子的间距很大,到处装饰着美丽的花卉。花器是景德镇或唐三彩的名品。
隐藏在墙壁或天井的喇叭,徐徐流泄出不至于影响谈话的古典名曲。
如果再加个门房小弟,简直和一流饭店的大厅没两样。
正面有座柜台,坐着三位中国美人。除以中文宣告来意。一人微笑着答话,拿起话筒,另一个站了起来,引领三人走向空桌。这边也始终面露亲切的微笑。
“陈马上就下来。请在这里稍待一会儿。”
这句是英语。
紧接着马上又端来咖啡。
“佩服佩服。”
齐藤邪恶地笑了笑,对徐说道。察觉齐藤的弦外之音后,恭章不由得苦笑。徐也笑了。
“她们都是上海人。我听说是从一千五百名应征者中挑选出来的。全部都曾留学过美国或日本。”
恭章将视线转向柜台。
没有多余的动作。丝毫不见共产国家特有的草率马虎气氛。秀色可餐、举止得体,机灵地应对来客的每项要求。是男人理想中的服务台小姐。
亚细亚航空的空服员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忽地,恭章惊觉说不定她们真的接受过空服员等级的待客训练。
不管如何,国营企业绝对不可能出现容貌和待客态度兼备的客服小姐。这难道也是受CMEC的影响?
齐藤对她们身上的旗袍感到很满意,走动时隐约可从高衩中瞥见白皙的大腿。
伤脑筋的家伙,恭章边啜饮香浓的咖啡边浮现苦笑。这么说来,恭章知道另一个有同样反应的男人。
那就是名高。杰克森.日本现任营业部长和下任部长候选人,对女人的态度都很轻佻。恭章的苦笑更深了。
陈下来了。凡赛斯的西装加花衬衫,个子虽然不高但是体格结实,年纪和恭章他们差不多。
陈面露微笑对徐打招呼。两人说的是中文。除以英语介绍两人。
“幸会、幸会,我是陈廉。经常听徐先生提起二位在杰克森的事迹。欢迎来到中国纺织厂。”
这次是流利的英语。陈掏出名片给两人。头衔是生产部副部长。三十岁前后就能当上主管,出头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哪里、哪里。请多多指教。”
轮流握手,交换名片。
“那么,我带你们去参观工厂吧!”
陈笑着说。
俐落的动作,声音和态度都很起劲。
在陈的带领下三人走进大厅里面的电梯。陈按下四楼的按钮。
走出电梯,外面停放着一辆高球场的大型车。除了驾驶外,共有十一位随员。身穿西服的青年肃然地低头行礼。
“里面太大走起来很辛苦,就用这个代步吧!”
陈若无其事地说明。恭章和齐藤看了看彼此。征询徐的表情,只见他面露微笑。
“吓了一跳吧!不过,坐起来很舒服。”
陈眨眨眼睛。还在诧异中的恭章和齐藤搭上了车子。座位可以转动。四人面对面坐妥。
青年是驾驶员。
车身灵活地穿越水泥地走廊。几乎不会晃动。这是辆电动车。简直像游乐园的游乐器材。十公尺前有道门,前面画着一条白线。青年暂时停车,将一张卡片插入宛若高速公路收票机的机器中。
门开了。同一时间,嘈杂的声响也从地底传出。
那是几百合纺织机纺线时的声音。
车子开始缓缓开进工厂上方,距离地面十二公尺的回廊。虽然左右各有一公尺高的强化树脂栅栏,不过连地板都设计成透明的,光看都觉得胆战心惊。有惧高症的人恐怕无福消受吧!
非基督徒的齐藤在胸前画了一道十字。陈笑了。
“别担心。就算是七级的洛杉矶地震,这里也不会有事。”
恭章用手撑住车身,略微挺出身子观察工厂。
整斋排放的是日本最新型的纺织机。说起纺织工厂,脑海中总记得电影中几百名女工一同纺织的画面,现在已经全面电脑化,几乎看不到什么人影。
“这里生产的是棉线。原料由隔壁的仓库保管,必要的话可以从那里的出入口直接运送。”
陈指着工厂一隅。起重机不断敞开的铁门对面送进足球门框大小的箱子。里面装的是棉花。那里有几个工人正在工作。
飞舞的棉絮充斥整座工厂。环境十分嘈杂,如果不将脸挨近的话,根本听不见对方说什么。
车身徐徐前进,工厂的进出口一定要设门。
建筑物和建筑物之间靠空中回廊连系。进入用地时看到的回廊,就是这辆车的专用道路。
“大家都是搭这辆车参观的吗?”
恭章问。没错,陈骄傲地挺起胸膛回答。
第二栋建筑物是染色厂。
“这里是染色工厂。”
这里也很宽敞。
炙焕的热风从底下往上喷散。虽然有空调设备,但几十个染色锅前面的热石都要浇水。就连体质不太出汗的恭章,额头也沁出了汗液。齐藤和徐掏出手帕,频频擦拭脸部或脖子。
车子继续前进。
第三栋是织布厂。日本或德国制的新式织布机接二连三地吐出原市。
完成的布料若是先染色的话会直接送到出货场,如果是后梁的话就送到染色厂,后者会染好业者预定的颜色,再送到出货场。
参观行程的最后一站便是出货场。
这里是最热闹有活力的一区,几十辆卡车不停穿梭其中。
这里生产的原布会被送到中国各地的缝制工厂,听说部分也会输入日本。另外,轻纺厂附近也有CMEC出资兴建的缝制工厂,陈说那里的原布几乎百分之百都是此处生产的。
“绍兴是素称‘东方威尼斯’的水乡泽国。流经附近的有钱塘江、富春江,这两条河能提供染色和纺织所需的大量用水,四千年前纺织业便已经很发达了。加上去年CMEC的资金援助,在郊外盖了大型纤维厂。这就是中国的轻纺厂。现在绍兴被称为是‘东方的曼彻斯特’。”
车子返回了出发点。
四人再度搭电梯下降到大厅,围着桌子坐妥。
坐在恭章和齐藤面前,陈开始说明轻纺厂的全貌。
“一直到这栋轻纺厂完工之前,绍兴的原布几乎都是内销。不过,现在总生产量有五分之一销往海外。包含缝制过后的完成品在内,大概超过五成吧
!最大的输出国是日本。”
声音中充满了自信。
“这里的两万名作业员采三班制,二十四小时开工。除了旧历年不算,机械从来没停止运转。生产率占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生产时间依地点不同,如果是沿海地区的话最晚一个礼拜,如果是内陆工厂,十天内也一定交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