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大全手机站 > 一个女生的日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37 页

 

  我刚要走下楼梯,黄老师在后面叫住了我。她手里拿着一本杂志,递给我说:“这里有篇文章,介绍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中那位女教师的事迹,你看看,星期一,我要听听你的读后感!”

  我翻开杂志,头一页是这位女教师一张挺大的照片,人长得挺漂亮,岁数也年轻。是个女英雄。虽然早知道她,可她的具体情况还真不大清楚。看样子,黄老师也佩服她。不过,我不清楚,这时候,黄老师突然让我看看这位女教师的事迹,有什么深意?黄老师是不会忘记她的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在每一个环节中的。这一点,我可太了解黄老师了。她一定是又要向我们掀起一种新的教育攻势吧?

  下楼路过传达室,那块小黑板上又出现了我的名字。又是丁然来信了?

  我取出一卷印刷品,是一本杂志是丁然寄来的。真有意思!今儿我一下子拿到两本杂志!我翻开登有尧茂书事迹文章的页码,题头前的空白处有丁然写的几句话——



  “相信你喜欢这篇文章,它会在高考紧张阶段给你一些调剂和力量。希望来信谈谈你读完这篇文章的看法!”

  传达室的老大爷冲我笑着说:“快高考了,还有闲心看杂志?”我不知该怎么解释,高考了,我们就得什么事也不干了吗?

  回到家,我倒在床上,先看杂志。亏了妈妈还没下班回家,要不准也象传达室老大爷一样说我。

  先看哪一本呢?我先看丁然寄来的。看完后,我被尧茂书的事迹感动了。这位西安交大电教室的摄影师,才三十二岁。去年三月,他听说美国著名探险家坎·沃伦想在八月份率探险队探险长江。为了这次探险,沃伦准备了将近二百万美金。沃伦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次漂流探险。尧茂书被震惊了。长江是中国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去创造首次漂流长江的奇迹,而把这机会让给美国人?五月份,他赶在沃伦之前,驾着他的“龙的传人”号橡皮筏,提前来到长江源头。他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让妻子坠掉身孕几个月的孩子,毅然决然地和长江决一死战!在两岸悬崖陡壁,江水每秒快达五米流速的通珈峡,尧茂书于七月二十三日,英勇献身……

  在文章的最后,写着这样一段话,激越人心。我把它抄下来——

  一代壮杰,就这样殒灭了?



  金戈铁马的人物,就这样物化了?

  每天,我们都接触着一些人。有的人见过一面之后,也许毕生再不相见,也感知不到对方的存在。而已经成为历史人物的尧茂书,却总有一股力量,要左右和影响生者。世上还没有这样的坟墓,能彻底埋断人中猛士。而真的猛士,是没有悲剧的!

  我为这一段话感动,感谢丁然,他寄给我这样一篇好文章。

  接着看黄老师给我的杂志,上面介绍的教师叫克里斯塔·麦考利夫。真看不出她已经三十七岁,比妈妈才小五岁,却象小许多。她有一个丈夫和一个九岁的儿子,一个六岁的女儿。这是一个美满的家庭。1984年8月,里根总统宣布要选拔一名教师航天飞行,这之后在全美国有11416人报名,114人被选入终选圈,经过精选之后剩下104人,再淘汰,剩下4名男教师和6名女教师,最后遴选结果。她名列榜首。全家为她欢呼。1月28日,“挑战号”航天飞机起飞时,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正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她的1200名学生在电视屏幕前,都在观看她随着“挑战者”号飞上太空。谁料到7.5秒后,她随同“挑战者”号一同化为灰烬。

  看完之后,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起丁然,他一直在等我的回信,等我的读后感。我为什么要不回信?我太偏激一些了吧?干嘛要伤人家的自尊心呢?难道男女同学之间交往就不能有一种高尚的友谊吗?

  我给丁然回信——

  丁然同学:

  你好!信和杂志均收到,十分感谢!迟迟没有回信,请你原谅。今天看到了尧茂书事迹的文章,你要我谈谈读后感。十分凑巧,今天我们班主任老师也让我看一篇文章,是介绍美国“挑战者”号航行飞机遇难七名机组人员中唯一女性麦考利夫的。我一气看完了这两位壮士事迹的文章,我就一起来谈吧。

  说实话,尧茂书和麦考利夫,都让我感动和激动。也许你并不清楚,我一直崇拜的就是这样的英雄,他们不畏艰险,敢于冒险。我一直以为我们中国人缺少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总是希望万无一失。因此,也就出息不大。尧茂书明知此去漂流长江,只身一人,凶多吉少,可是,他依然要去。麦考利夫也明如飞上太空不是坐游乐中心的玩具车,粉身碎骨并不是只供吓人用的词语,可是,她依然也要去。我佩服这样的人,这样的性格,这样的意志和毅力。我愿意自己成为这样的人,有一个壮烈的人生,而不是平淡、寡然无味、甚至色彩灰暗的人生。

  不知你读过介绍麦考利夫这篇文章没有?如果你读过,你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尧茂书探险之前,全家许多人反对。而麦考利夫全家支持。这一对比,使我沉思。我们许多人羡慕美国,羡慕什么?说穿了,是物质生活.为什么不羡慕人家这种献身精神?我想在中国,一个要想为一种事业献身的人,是很难的。他或她要战胜的对手不仅有要征服的事业,同时有周围的环境。

  写了很多了,可以赶上一篇作交了。可惜不能记人记分册。来信读谈你的感想,别让我一个人谈。

  祝好

  路天琳

  86年 4月 19日

  4月20日

  又是星期天。我让妈妈把房门反锁上。今天复习的效果极佳!

  晚上,看电视剧《阿信》。日本的电视剧演的是好,不是在演剧,而是真实的生活,不象我们有些电视剧,一演就犯假。哭也假,笑也假,连走道的姿式都透着假。假得让人要吐!

  我挺佩服这个长得象我的的阿信,她有个性,受婆婆那样虐待,还有那样浓的人情味,而且有着顽强的毅力,想干的事一定要干成!我虽不喜欢日本,却又不得不佩服他们的人民!这些日本佬!

  4月21日

  下午放学后,黄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看完麦考利夫的事迹有什么想法?我告诉了她我的感想,她说:“很好!你很有志气!我就知道你会佩服麦考利夫的!”

  我问她:“您呢?一定也佩服麦考利夫吧?”

  她说:“那还用说!”

  不过,我想,黄老师让我读这篇文章的目的,决不仅仅在于此。果然,黄老师话题一转:“离高考报名时间近了,你了解同学们有一些什么想法吗?”

  这话问得我有些感到突然。

  “现在,有的同学的思想越来越实惠了,自私了,不愿报考师范院校、外地大学、和一些艰苦的专业。”我想以麦考利夫这种为科学献身精神为突破口,让大家每个人讲讲自己所崇拜的人物,搞一个理想教育的主题系列班会。我同班长和团支部书记都商量了,很想再听听你的意见。”

  “怎么说呢?您这想法很好。不过,这个主题班会,我们从初一就搞,一直搞到现在,大家可都腻烦了。你这是系列的,高考时间这么紧张……”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