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她推着行李出来便走上前握住她双手。
张丹眼神略见彷徨,看到可恩,松口气。
“真怕你不来,人一走,茶就凉,忘记我这个朋友。”
可恩笑,“这样小觑我,把我看得这样凉薄。”
可恩把她带到近大学的小公寓,开了门,说:“当是自己家里好了。”
张丹眼睛通红。
可恩推她一下,“别婆妈,先与学校联络报到,我俩将做同学。”
“我想找份兼职。”
“你用学生签证,怎可工作?”
“唐人街不计较这些。”
“本市唐人街依足本子办事,与其他地区并无不同,你别急,安顿下来再说。”
张丹看着她,“可恩,我仿佛曾听说你是个问题青年,可见传闻并不可靠。”
可恩装做十分愤慨地站起来,“谣言止于智者。”
她们到学校办手续,在市区观光,最后,可恩请张丹在游客区吃日本菜。
张丹用手揉脸,“太好了,仿佛不是真的。”
“这几年也很吃苦,功课并不如一般想象中轻松,有些讲师偏心,若干同学讨厌。”
张丹说:“我想与家母说几句。”
可恩把手提电话递过去。
她有点怅惘,张丹倒是知道妈妈在什么地方。
从前,妈妈在家,可恩专门与她捉迷藏,故意避开妈妈,免得听教训,今日,妈妈被她气走,又十分怀念妈妈。
只听得张丹说:“是我,是丹丹,电话很清楚,已经安然着陆,可恩帮我很多,是,她热诚好客,我的确遇着贵人,我会奉公守法,天气不冷,的确很美,比传说中还好,满市红棕枫叶,美不胜收……”
可恩听着她们母女絮絮而谈,有点感慨,妈妈回来之后,她一定不会再忤逆她。
邻座一位白发如银丝般老太太盯住她看。
可恩奇问:“有什么事?”
“你身上这件毛衣是妈妈手织的吧,这个镂空花样叫小蝙蝠子,十分难织,需手指极之灵巧才可胜任。”
可恩更觉陈航友情可贵。
“还有一只更考究的花样叫大蝙蝠子,我从来没学会,太难了,你母亲会织吗?”
可恩唯唯诺诺。
这边张丹说完电话,勉强笑说:“已经想家了。”
“有机会你可回去探视,又可以把母亲接过来。”
张丹点点头。
可恩叮嘱几句:“出入小心,早出早归,清静地区宜结伴同行,有野兽专喜袭击独行年轻东方女子。”
张丹又大力点头。
那晚,可恩陪张丹在公寓就寝。
半夜,可恩听见有人饮泣,坐起来一听,可不就是张丹。
她过去敲门进房。
张丹见是她,便说:“可恩,你比我勇敢。”
可恩也自鸣得意,“看不出来吧。”
开学了,张丹初进大学,也不大习惯,每天中午找到可恩才一起吃午饭。
管理科一个同学说:“廿一街有一家北方小馆,收费特廉,学生餐才五块钱一客,两菜一汤,免小费。”
“怎样做得住?热狗也要四块半。”
“都说那里的酸辣汤比大馆子味鲜,开车去也值得。”
由可恩开车,挤了六个人,一起去吃中饭去。
到了目的地,抬头一看,小馆子叫锦川,可恩已经有了好感。
推门进去,地方整齐,坐满了人。
黑板上写着白字:“今日学生餐:酥炸猪排、清炒白菜、酸辣豆腐汤,白饭任吃。”
大家哗一声叫便宜。
可恩想:连她都能吃两大碗饭,东家利钱甚微。
张丹说:“咦,锦川不是你当日那所学习营旁那条支流吗?”
可恩不出声。
他们叫了六客学生餐。
约五六分钟菜就来了,热腾腾、香喷喷,这时门口已有排队的客人。
老板娘挥着汗招呼:“里边坐,里边有空位。”
那把声音好熟。
可恩看仔细一点,呵,人生何处不相逢。
绕过半个地球,她们又见面了。
老板娘虽然忙得走油,脂粉不施,头发束在脑后,可恩却还认识她。
她是杨威。
错不了,可恩记得她。
可恩想叫张丹帮着认人,蓦然想起,张丹并没有见过这杨威。
众同学对食物赞不绝口:“价廉物美。”
老板娘笑逐颜开:“有空常常来。”
同学们付了帐,赶回学校上课。
过了两日,她有一点时间,又到锦川来。
午饭时分已过,客人已经散清,只见老板娘正在做清洁工作,她努力洗刷红砖地。
背着大门,深色上衣有汗渍,一个大大V字湿透。
她原来擅做苦工。
可恩心目中嚣张、野蛮的杨威原来有这样朴素的一面。
怪不得小店这样整洁。
老板娘听见背后脚步声,转过头来,看见一个华裔女学生站门口,她说英语:“我们休息了,你肚子饿?可要做碗面你吃?”
原来杨威是热心的好人。
“呃,我明日再来。”
老板娘笑,“明日学生餐是炸酿豆腐。”
她没认出李可恩。
可恩转身离去。
身后有伙计说:“秋季开始,天天阴雨,日短夜长。”
又听见杨威笑说:“这日短夜长,夜短日长,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始终弄不清楚,又各地时差,自北京回来,居然多出一天,又是怎么算法?”
可恩几乎想回去同她说:我知道,我教你,一切是因为地球自转时轴心角度是六十六度半,并非直竖,故此阳光在秋分时射在南回归线之上……
雨下得很急。
但是这个城市居民不大怕风雨雪,学生尤其不喜打伞,帽子戴严一点就算数。
可恩上车。
这次看得更清楚,老板娘的确是杨威。
她洗地砖那种专注一丝不苟的态度实在可敬,兢兢业业,小店一定会做出名堂来。
可恩另外有事要办。
她拷问日焺:“喂,我妈到底在哪里?你一定有线索,再不透露消息,我当是失踪人口处理,叫派出所来问你。”
日焺咕咕笑。
“我要关锦婵近照,叫她手拿报纸,证明年月日,快电传过来。”
日焺搔头,“我试试看。”
可恩颓然蹲下,“我要妈妈。”
日焺恻然。
他记得很清楚,小学五年级时他奉母命照顾刚入学的李可恩,小息去探望她,小小可恩见到学兄,也是这样哭丧着脸说:“我要妈妈。”
“锦姨说她在家是个最讨厌的人:丈夫、女儿,都争相走避,她自尊日益受损,只觉越做越错,忽然有顿悟:退一步想,海阔天空,既然尽了力,也只得放开怀抱,索性退下来。”
可恩发呆,“她亲口同你说这番话?”
日焺点点头。
“她走了已经有两个多月,你不觉得这假期太长?”
日焺微笑,“终于发觉妈妈地位重要了。”
可恩抬起头,“妈妈不可少。”
“奇怪,妈妈走了,你却回来了。”
“什么?”
“现在你一放学便留在家里,我还看见你洗尘洗衣,像奇迹一般,周末又到海关做临时工,李可恩不再是从前的李可恩。”
可恩不出声。
“那班衰友损友酒肉朋友有无找你?”
“我还有几个良朋益友,他们也仿佛失了踪。”
可恩尝试与陈航石农接触,可是不得要领。
当晚,可恩收到母亲的电邮。
她“呀”地一声,心头放下一块大石。
只见母亲与穗姨挤在一把伞下,两人穿同款格子雨衣,母亲很幽默地举着一张当天日期的泰晤士日报。
背后是著名的察伏加广场,那群永恒的灰鸽栖息在纳尔逊像底下。
母亲在伦敦,她与穗姨竟然双栖双宿,看样子再过一季大抵也不愿回来。
她的电邮奇趣:“厨房顶灯不亮,请叫人回来修理,浴皂用罄,速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