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大全手机站 > 伏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白天 黑夜

第 2 页

 

  宋庆生在里头骂:“给我滚开,滚得越远越好!”

  过会儿宋家下人从角门出来,搭拉着眉眼直板板地对家明说:“公子莫要叫了,叫也没用,老爷说了,今后没有公子这个儿子,公子以后做的事,也连累不着老爷。”

  家明着急地抓住那人的袖子,央求道:“求求你,劝劝我爹,我真是冤枉的啊。”

  那人如同瘟疫般将手骼膊抽离,面上毫无恻隐之色:“公子你就莫为难小的了。小的还要去给县太爷送礼,老爷说了,公子得罪了县太爷,可不能让这影响了宋家的生意。”



  背在大们上摩擦着,家明滑坐在下,脑中一片空白,好久才站起身来。木木然走在街上,感觉招身后人群指指点点,待他回头,那些人又假装什么都不知的别过头。想想事到如今,只能去同窗那里借宿几日,待寻得生计,再做打算。谁知通报上去,不是推说出门了,避而不见,是说家中不便。更有刻薄一点的,表明了不与登徒子来往。家明叹气,连自己亲生父亲,尚且如此,也怨不得别人不信。眼见天色渐晚,若再无处可去,就只能露宿街头了。

  他突然想起城西有一间破庙,久无香火,不如暂宿那里,再做打算。

  出城时天色已暗,走了多时,只觉林子越来越密,哪里有庙宇的影子,竟是走丢了。他往日出这等远门,多是坐轿乘车,本就不太认识路。他带着伤,发着烧,走了这多远,已是头重脚轻,眼冒金星。

  正要放弃,忽见月下林梢露出房子的一角,家明提气精神,勉强走到进前,敲了一下门,不等主人回答,已经晕了过去。

  ◇◆◇◆◇

  家明睁开眼,听得孩痛稚嫩的嗓音叫道:“醒了,娘,他醒了。”接着是一串脚步落在木头地板上细碎的响声,跑出房去,又回了来,接着是一声温软的声音道:“知道了,宝儿,别跑,小心跌着了。”



  家明坐起身来,觉得身上十分酸痛。进门来的是个白衣的少妇,她拉着孩子,道:“先生好些了吗?”

  家明看惯了装腔作嗲,一个劲往他身上赖的的姨太太,甚至有些害怕女人。

  但像这位太太这样大大方方毫不做作的却很少见。她不施脂粉,弯眉杏眼,脸上素白,穿着窄袖的小袄,头发整整齐齐地绾了个小髻,端庄秀丽,家明对她十分好感。那孩子转到母亲身后,抱着母亲的大腿,露出一张小脸来,眼睛骨溜溜地看他,趁着母亲不注意,做起鬼脸来,家明笑了出来。

  孩子得意地仰起小脸,家明觉得失礼,咳了一声顺了顺嗓子,正了正颜色,跟妇人郑重道歉。

  那妇人自我介绍作青娘,夫家姓林,丈夫曾做过翰林,可惜命薄,前两年病死了。青娘又问起家明为什么会昏倒在林子里,家明犹豫了一下。青娘十分聪明,见家明面有难色,立刻转换了话题,温声询问家明肚子是否饿了。

  这下家明反倒不好意思了,见对方如此体贴,一时觉得血气上涌,觉得有义务向这样的好人说出真相,就算对方因此赶他出去,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哪知青娘只是静静地听着,并不做任何评论。

  家明感激得几乎落泪。

  青娘听完沉思片刻,说:“先生既然是个读书人,我府上正缺个先生教宝儿读书,管吃管住,只是钱少了些,只有一百贯铜钱,不知先生肯不肯。”

  家明的下巴掉了下来,他没有想到妇人不仅没有立刻赶他走,还提供他一份生活。像他这样的情况,有地方呆就不错了,怎么还会挑三拣四。

  ◇◆◇◆◇

  宝儿十分聪明,家明往往一讲就懂,只是坐不住,每天跑进跑出,躲来躲去,要么就是问一些精灵古怪的问题,趁着家明将得面红而赤回答不出发愣的时候跑掉。家明每天找他上课,就想打仗一样,真是斗智斗勇。

  日子过下来,家明已学会说话要严谨,理说得越来越难驳倒,气也越来越正,也渐渐有些先生的威严。若是实在答不出,便将问题布置成宝儿的功课,让宝儿查答案。

  宝儿嘟着小嘴埋怨:“先生越来越不好玩。”

  家明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好好看书,明天定要将这一段背将下来。”

  青娘一旁绣着花儿,笑着管教宝儿:“宝儿,先生不拿戒尺打你,已是你的福气,你要少调皮倒蛋。”

  宝儿吐吐舌头。 青娘笑着说:“别不信,这是真的。哪个先生不是手拿戒尺一副严肃模样。”

  家明笑:“那倒是,我小的时候,最怕疼,是以老老实实不敢出错儿。可是有时候先生的理不足,还不让回嘴申辩,被打得手掌青肿,还要谢谢先生的教诲。当真没啥道理。”

  所谓“己所不欲,勿以施人”,所以家明只同宝儿讲理。

  府上人丁不旺,只有几个下人。青娘每日织布到深夜,由下人拿到镇上换钱。她丈夫虽留了份家底,但总不好做吃山空。青娘节俭,但并不刻薄,家明但有衣裳旧了背面破了,便拿新的来,从不用家明开口。

  家明过得安稳,比起在家的日子看着老父脸色过日子,可是不知强了多少倍。但是天生我才,他不想放弃进取功名,每天读书到深夜。薪水也一文不剩的攒起来,留着日后做盘缠。

  青娘每月初一前后,便将孩子托给家明,自己回娘家一趟。家明好生奇怪,为什么不把孩子带回去,但他不是多嘴的人,青娘不解释,他就不问。青娘走了,宝儿便闹着要去城里玩,家明被他缠得不行,温声哄他:“若在你娘回来之前将这本书尽数背了,我就带你去。”那本书足有两寸厚,要背完,青娘也回来了。谁知第二天宝儿就将书背得一字不漏,家明大吃一惊,这样的记忆,怎的平时不见。宝儿眨眨眼:我若这样,不久先生就没的可教了。先生走了,娘要难过。家明斥道,小孩子,胡言乱语。

  家明自己来了之后也没再回到城里,虽然与宝儿的约定只是搪塞,家明仍不愿失信于人,尤其对一个孩子。宝儿雀跃,他知道先生是个君子。宝儿显然不常出门,东看西看,什么都新鲜。他们玩到大下午才回来,宝儿其实并不贪心,小小年纪,已十分懂得分寸。按时回去,才会有下次。

  可是下一次的时候,家明遇上了熟人,赵汝光和家明小时在同一家私塾唸书,汝光自小便十分仗义,经常护着家明不受欺负,后来举家搬了,最近刚又迁回老家。见到家明,愣是硬拉了家明去家中坐坐,吃顿饭叙叙旧。

  家明猜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事儿,想着要说起来,徒生尴尬,推辞着不肯去。哪知汝光说:“你别觉得心虚,咱们实话实说,你的事儿我也听人说了。你从小就是老实孩子,咋说我也是不信你会做那样的事儿。你要还把我当朋友,就别跟我客气。”家明听他这样说,也不好再推辞。

  赵家中做的是皮革生意,十分富裕。当晚有猎人送了只狐狸上门,赵汝光十分聪明,他想猎狐不易,但若能抓了几只养起来,繁殖生养,到时岂不可坐享其成。

  家明看那狐狸,皮毛火红,尖尖的脸,因为肩头中了一箭,缩成一团,身子不停的发抖,大大的尾巴不安地摆动,绿色的眼中现出哀凄之色。他从未见过如此美丽可怜的生物。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书页 返回目录 下载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