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看到圣旨的当晚,李寂所住的小小院落传出了鬼哭狼嚎老猿泣血的吼叫声。
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
八月十四,皇帝下诏令六部入宫赴宴。
李寂得知消息后,冷冷一哂:打两下摸两摸,皇帝的权谋还真是了得啊。
没有错,自从知道要长留在这个鸟不拉屎鸡不生蛋的皇城后,李寂就与皇帝结下了不朽的仇怨。李寂需要树立一个假想敌,才能出心中这口恶气。念在落井下石在先的诸位同僚个个都是他的直属上司,万一得罪了他们给的小鞋能让李寂终生难忘,而皇帝虽然是君,不过尚在云端不能直见,言邑就光荣地担任了这一假想敌的角色。
目前李寂的目标是明年八月半能请假回家啊……
哎,如果能把小渐接进京就好了……不过她一定会义正词严地告知她要照顾重病在床的母亲,而母亲大人又经不起舟车劳顿云云,总而言之,小渐一定不会来的,说不准还会用力嘲弄他「你几岁了还要我跟前跟后?」这么一想就打消了这个主意。
算了,明年回去的时候就跟小渐成亲吧。
李寂这么盘算着,然后悲哀地发现,今年的中秋居然要跟自己讨厌的一个人共同度过。
天道不公,不公至此啊。
这么感叹时,李寂已经把六部数百人马自动省略,只余下皇帝陛下一人,真是念兹在兹,一心一意只思君王的忠心臣子啊。
李寂终于发现进宫还是很有收获的,在席上摆着的酒是名品「桂花蒸」,入口清香绵长,微有桂花的芬芳。传说中最好的桂花蒸应为五年陈酿,多一年则味陈,少一年则浮浅。李寂喝下第一口时,已经陶醉了。
好想拎一壶回家慢慢喝啊……自己一次最多只能喝上三杯而已,多喝了一定会醉的……真是不人道的君王啊。
言邑的头上莫名其妙又多了一顶黑帽。
李寂慢慢啜饮着,最后决定多喝小半杯。少少过量,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结果饮后小半个时辰,皇帝退席时,李寂的脚步已经虚浮。为免出丑,他「尿遁」了。
月亮散得一地,把小小的树杈的影子烙在地上,漫漫风吹过来,吹得湖上粼粼生光。
李寂还没爬过湖上桥就已经坐倒在地了,靠着湖边的石头他慢慢地呼着气,只觉得呼出来的气似乎都有桂花的香味。
他苦笑,这酒后劲比想像中还要足,已经站不起来了啊。
趴在石头上,他慢慢闭上了眼。
沿着曲桥,言邑走在湖上。
清风徐来,一切安安静静,没有灯光,只留下月亮的影子,昏黄的光一直淌进心里,忽然想到了塞北的月。
这里看月亮,感觉要小很多呢。
言邑早已经挥退了司吏侍从。
说起来,身边好像没有一个人能陪他赏月了。
看着月光,言邑张开手掌。
月光浮了一手。
他慢慢扣住。
寂寞还没有浮上心头,就看到前面有什么东西在蠕动。
言邑一愣,然后轻轻走上前去。
一个人趴在石头上,在他的身边有微微的酒气,看来是个醉汉。
言邑的眼睛眯了起来,是什么人胆大到醉到御花园?
朝那人踢了一脚,那人仰面翻转,呼呼大睡,月光洒到了他的脸上。
言邑嫌恶地皱起了眉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个人是工部新上任的给事中,名字应该是叫李寂。
这种人怎么能作官?言邑深深为自己的眼光忏悔。
又重重踢了李寂一脚而对方一动不动后,言邑看了看湖面。
下一刻,他把李寂踢进了湖里。
一声惊叫,惊起鸟儿无数,可怜鸟儿栖在枝头都睡不了一个安稳觉。顿时整个花园内一片大乱,有司吏冲过来:「皇上怎么了?」心中惴惴不安:难道说有刺客?不会这么倒霉吧?!直到看到言邑站在湖边的身影才放下心来。人越来越多,杂沓的声音里湖面荡漾,月亮全碎了。
大家屏息看着言邑冷冰冰的脸,再瞟下眼时,就看到湖中央一人在冒着泡儿,挣扎着发出惨叫,间或「救命」的声音。
李寂总算是醒了。
被人拖上来的李寂全身湿淋淋地趴在殿中央,全身颤抖。言邑看着对方「害怕」的样子,再度皱起了眉。看来李寂应该是知道错了,言邑想了想,中秋在即,他又是新上任,年轻气盛,犯错也是难免。眼下用人之际,革除了朝中旧老,需要新血,这件事就小小惩罚一下罢。
这样想着,他对随侍李承贺道:「传旨吏部,扣李寂半年俸禄吧。」
李承贺应着领旨。
跪着的那个人却有异议了,一边抖着一边说道:「陛下,臣惶恐,如此冒犯天威,臣罪该万死,臣无颜再侍奉皇上,请皇上免了臣的官职。」
一边说着,李寂一边磕头,顺便想着池水真冷,全身控制不住地发抖,真是讨厌啊!不过如果能趁此良机脱离官场,也不枉这一场「秋泳」。回去一定要喝姜汤祛寒!
言邑暗中点了点头:虽然没什么大能,总算是知错能改,也不失为好品性。看来工部诸人对李寂的评价倒是不错。毕竟人人削尖了脑袋朝官场钻,似李寂这般的倒是少见。
如此想来,嫌恶之心倒是去了三分,言邑温言道:「李寂,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你既然知道错,以后莫再贪杯误事即可。」
李寂一愣。不是说皇上治军时极严,动不动就要小惩大戒。难道现在转性了?一边想着一边继续磕头,说起来自从进了宫之后,这磕头功是越来越俐落了。
「臣惶恐,臣罪该万死,求陛下重重责罚!」
言邑看着座下磕头如捣蒜,嫌恶之心不由得又去了几分:「怎么?李寂你是在质疑我么?」他声音温文,话却是极重。
李寂的头磕不下去了,再磕下去就糟了。不由得苦了脸,看来这次又走不掉了……然后他认命说道:「臣领旨,谢主隆恩。」
身体越来越冷,风声越来越大,风的里面,一朵桃花飞走了……
呜呼哀哉,幸甚至哉……李寂抖得更厉害了。
言邑看了看他,又朝座下司吏说道:「传旨太医院,煮些药汤给李寂吧。」
「是。」
李寂一愣:不会吧……
第三章
中秋之后,李寂继续得以在仕途上飞黄腾达,其醉酒夜闹御花园却没掉脑袋,反而赚到了太医院一碗药汤的经历曝光后,深得不少人艳羡。这种福气真是百年难修啊。
九月,秋高气爽,桂花开得满城芬芳,但没有多少人有赏花的心情。
南方部分州县屡降豪雨,紧接着河坝决堤,一些地方水灾严重,死者数以千计。
其中也有李寂的家乡融州宁堤县。
李寂这两天忙得焦头烂额。各州县紧急调派人手巩固河工,同时需调动其余地区人力以支援水灾之地,一时之间,各大驿站信使来往不绝,紧急书函更是一封接着一封。一得知这消息,李寂立刻雇人前往当地寻找小渐,至今仍未有消息。
内外夹攻,令他显出了疲态。可是越是疲惫,他的眼越是清醒,呵欠反倒失了踪。
回到自己的院落时,已经是月上中天,李寂脱下了官服,看着那月亮,眉头添上了些烦愁。
他现在全无他求,只希望小渐能平安。
这段时间工部每个人都是同样的忙,眼看着各地报上来的伤亡人数一天比一天增加,他竟然也有心如火焚之感。即使洪水现在退却,受灾各州县也已经损失惨重,更不用提接下来疫病的威胁。总而言之,今年的确是「多事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