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不会要求局里马上就对农产品的开放让步,你们可以先做个样子,先隐藏一些谈判的筹码,到了必要的时候再视情况退让——」喝了口茶润喉后,部长缓缓开口:「总之,行政院已经给部里压力了,这一点你们必须想办法克服。」
「要完成区域贸易协定的洽签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赶在年底前完成真的有困难……」
想了想,严灏决定还是应该坦白把执行上的困难点指出来,于是,他面有难色地说道:「部长,我们难道不能跟院里面再争取……」
「你要知道,这并不是我一个人就能够决定的,」部长摇摇头,打断了严灏的话:「为了年底能够胜选,大家就多担待些吧!」
之后,虽然严灏依然不放弃地继续向部长据理力争,但是他的说词最终仍旧无法改变部长的心意。离开部长室以后,严灏感到一种仿佛浑身虚脱的无力,他终于可以体会局长之前那种无奈的心情。他相信局长一定也曾经和自己一样,为农产品是否开放零关税进口和部长几乎起了争执,而最后的结果则是可想而知。
不过,他明白,很多事情都没有绝对的是与非,每个人决定是非对错的判准其实是在于自己所处的位置。也许这就是政务宫与事务官之间最大的差距吧!
身为政务官的部长,他所要考量的当然不可能只有单纯的财经政策,由于年底大选的成败关乎所有政务官去职与否,因此在当下积极辅选也成为政务宫们力求表现的重要指标。
就理论上来讲,政务官就是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并随政党选举成败或政策改变而进退的公务员,例如行政院各部部长、政务次长和政务委员等,是具有政治取向的政府官员;事务官则是指依照既定方针执行的永业性公务员,而事务官通常都是通过国家文官考试而获得任用,具有足以承担政策执行责任的学识才能。
政务官和事务官除了性质与出身管道有所不同外,他们所关心的事务也回异。政务宫经常设法快速建立起个人名声,希望可以升官或调到权责更多的职位,也有人想要转任民间企业的重要职务;事务官则比较关心机关的长期计画,并努力维持与国会委员会、利益团体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而这种网络又有「铁三角」或「三角联盟」之称。
此外,政务官与事务官表现忠诚的对象也有所不同。政务官的忠诚极可能是对上司、甚或是对总统等政治领导人物的个人忠诚,而事务官则普遍保持中立立场,奉现忠诚的对象是机关、计画、同事、部属以及服务对象。
正因为这一点,让严灏略可谅解部长的立场,毕竟部长是政治任命的职位,理应力挺政府、为执政党政策背书。不过,身为专业技术官僚的自己也有要坚守的立场啊!他实在没办法眼睁睁看着区域贸易协定被当作竞选的筹码与工具!
关于这件事情,他必须好好想一想。
***
在与部长长谈过后,严灏的工作压力变得更加沉重了,他一方面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加快洽签区域贸易协定的速度,另一方面则要想尽办法为农产品的配额问题解套。
然而,在严濒埋首工作之余,或许是身心承受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导致某种后遗症正在他的身上发作,这同样令他苦恼万分。
这阵子,每天早上醒来后、人都还躺在床上,但是严濒的心情却总是会立刻跌落谷底。不过,这并不是因为想到等一下就要工作才感到郁闷,而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天啊!到底是压力太大还是怎么了……自己怎、怎么会一直做这种梦?而且,已经连续好几个晚上了。
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洗床单,这岂能不叫人感到郁闷?话说这种情形已经持续四五天了,虽然没有别人知道,但是光是自己内心的尴尬就已经够他受的了。
梦中的情景又回到一年前那天晚上,自己喝得烂醉的那天晚上……那时,自己把白瑞玺错当成白佩玉,因此,两人在山个无心、一个有意的情况下,就这么发生了逾炬的行为,这件事也让他们两人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
然而,梦境与现实唯一不同的是,在梦中,自己很清楚地看到了白瑞玺俊美细致的脸孔,指尖触碰到的则是他阳刚健硕的身体,在自己耳畔轻声细语温柔呢喃的也是他低沉磁性的嗓音……也就是说,自己在明知对方是男人的情形下,居然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是第一次,他明显地意识到,自己对白瑞玺竟产生了欲望的感觉。
第七章
今年初的国会议员改选被视为年底总统大选的前哨战,两场选战息息相关、互相牵动,因此朝野双方都保持紧锣密鼓的备战状态,丝毫不敢有所懈怠。
虽然年底总统大选在两党都打算各推派一组候选人竞争的情势下,势必呈现五五波的紧绷拉锯,但是由于鸽派具有执政优势,可以动用的行政资源非常庞大,所以,无论是在台面上的民意调查载是台面下的赌盘操作,鸽派都是微幅领先的局面。
政治非常现实,虽然大选还未举行,但是占有优势的鸽派内部却早巳迫不及待地开始划分选后的势力范围了!在军事、警政与国安系统方面,由于升迁一向都是按照辈分与位阶顺序递补,因此谁在选后得以出线已经是可以预料到的事。至于行政院团队方面则是竞争相当激烈,现任阁揆固然努力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但是守在一旁虎视眈眈者却也不在少数,人人都想要利用辅选好好争功,确保大选后势力版图重新画分之时,自己可以顺利占得一席之地。
在行政团队中,最受瞩目的要算是所谓的财经小内阁。国内财经界的优秀专才不少,但是同时兼具丰富的专业素养、上乘的沟通协调能力、柔软的斡旋交际身段,并能够得到执政党信赖与社会各界肯定的人却是少之又少,因此,谁足以在最后关头脱颖而出、顺利胜任财经部会首长要职,始终是媒体关切的焦点所在。
现在只要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已经可以见到许多对于选后政经情势的预测与分析,而某些党政要员也被一一点名,有的被看好即将高升,有的则是被指恐遭撤换。其中,现任商务部部长由于积极推动洽签区域贸易协定、颇受工商界好评,可说是为执政党带来政策利多,于是他甚至被部分媒体预测选后可望升任行政院副院长一职。
因此,在各部会中一向属于「冷衙门」的商务部,随着部长大选后有希望高升到行政院,这阵子竟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商务部大门口除了那一群固定在广场前觅食的鸽子与麻雀外,现在则是又多出了一些电视台记者。
「部长,去年顺利洽签双边经贸协定之后,今年预定进行的区域贸易协定如果完成谈判,您预估每年可以再增加多少贸易额?」
「如果在年底可以顺利签署区域贸易协定,您认为这对执政党的总统大选选情能够加分吗?」
「部长!有传闻说您在大选后会接任副阁揆,请问您的看法……」
像这样,记者把部长团团包围住、穷追猛打不断追问的情形已经在部里上演过好几次了,而部长通常都只是搬出样版式的回答、从不轻易透露什么讯息。基本上,这才是官场上的明哲保身之道,因为很多事情太快说出来只会见光死,在大局还没有底定前,最好什么也不要多说,毕竟多说就有可能多错——这一点,看过许多商界与政界大场面的部长自是了然于心。